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息" />

97人妻99超视频_色七七在线免费观看视频_日本一本久a久久精品综合_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

時間:2021-12-09 12:19:10 教學心得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

  某些事情讓我們心里有了一些心得后,通常就可以寫一篇心得體會將其記下來,這么做能夠提升我們的書面表達能力。那么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1

  經過二十天的信息技術提升能力國培學習,這二十天的時間,通過聽專家的講座、與同行教師的交流研討、取長補短,使我收獲頗豐。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效整合培訓即將結束,這段時間的研修,有收獲,但更有壓力。下面把我的所獲從五方面加以總結如下。

  1、信息技術提升能力與學科教學有機結合的培訓,我進一步明確了教師專業(yè)化成長和專業(yè)素質的提升在教學中的作用。反思自己在體育教學中的做法,感慨頗多;同時也為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學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白了“師德”在教師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更懂得了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性。我要把本次信息技術培訓學習的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動力,用新的教學理念指導我今后的體育教學工作。

  2、在此次信息技術提升能力培訓中,我通過瀏覽了周茹艷老師的簡報《讓國培之花綻放》和繼教網的項目簡報第一期,認真觀看了陳教授和馬教授講座視頻。我深受啟迪,受益匪淺。同時我感到自己肩負的教學使命重了、但更加堅定了我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的信心。此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培訓,我在同行教師中學到了很多知識,為我的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我知道在教學中一切要以學生為本,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體育鍛煉習慣。

  3、此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培訓學習,為我在今后體育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體育教學工作是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體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培養(yǎng)具有學生健康的體魄和能吃苦耐勞的精神,是為學生實現理想奠定基礎的一門學科。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的培訓學習,使我認識到體育課教學的重要性,更加理解了體育課的教學含義。因此必須提高自己的體育綜合素質,加強理論學習和實踐研究,將信息技術與體育教學有機整合是提高體育課質量的關鍵。

  4、通過本次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培訓的學習,對我今后的體育教學促動很大,我要將我所學到的理論知識應用到我的教學實踐中。在今后的體育教學中更好的貫徹新《體育課程標準》,我將采取讓學生在“學中玩、玩中學”中掌握動作技能和要領;通過信息技術與體育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在體育教學課堂中倡導“活而不亂,管而不死”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征、年齡特點、課的要求、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有效的教學方法,將體育教學內容游戲化、趣味化,使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在成長中健體。

  5、培訓固然是好,但得要虛心學習,專家的講座喚醒了我專研教育教學的信心,催動了我前進的動力,真心希望培訓永遠堅持下去,永無止境,因為人是學無止境的。

  總之,這次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有效整合培訓,是一次對教師專業(yè)成長有著重要意義的培訓,是提升教師專業(yè)素質的一次有效培訓,是提高教師課堂教學質量的一次有效培訓。這次培訓真的需要我們去反思,去研究,去提高;這次培訓我的思想素質和專業(yè)素質得到了質的飛越,也為我今后的體育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2

  一個學期又結束了,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有幸參加了繼續(xù)教育,學習了《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感受很多,特些作如下總結。

  一.現代課堂,需要信息技術

  現在課堂教學中,面對新課程理念的提出,我們發(fā)現信息技術越來越重要,越實用。一方面,通過圖文并茂的教學課件,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熱情與興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課堂效率,增大了課堂容量,提高了課堂效率。這是其他媒體所不能代替的。

  特別是高三復習課中,課堂容量大,知識信息多。利用信息技術,一方面加大了知識的密度,另一方面有效地提高了復習的針對性,同時,有利于對學困生的輔導。著有成效了促進了高三教學工作。

  二.現代教師,需要學習信息技術

  目前,我們高中各種層次的老師,由于很多人在大學期間沒有學過信息技術,所以必須在工作的同進,繼續(xù)學習相關知識與操作,使自己素質與現代教育需要相統(tǒng)一。平時,沒有機會系統(tǒng)學習。正是這次繼續(xù)教育,給我提供了一個學習的平臺,也很有效地促進了自己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提高。

  本課程,非常好,非常實用,也非常有效地提高了我的計算機水平,解決了許多我不懂的問題。通過本課的學習,我可以較為熟練地利用網絡資源,修改網上的課件,并很成功地制作了自己的課件,使我受益非淺。

  三.學好信息技術,還要進一步實踐

  在學習過程中,我邊學邊實踐,達到了學以至用,用之有效的作用。真的意識到,信息技術較好地幫助自己完成了教學任務。但自己在操作時,感覺還是有些費力,不熟練,而且作出的課件質量不高。有時作法還顯得繁。

  平時上課時,要多搜集些微相關課件,參考他人的經驗,多積累,多學習,才能真正的提高。而且,要平時有計劃地作好準備。

  本課程解決了我急需解決的問題。老師安排的內容非常實用。但由于我的基礎不好,學起來有點吃力。還因為自己平時工作較多,所以耽誤了學習,影響了學習質量,真不好意思。今后真應當對繼續(xù)教育高度重視,并活學活用,把自己的能力水平提高一個檔次。

  四.應用信息技術,要集體團結奮斗

  通過學習與交流,我感覺信息技術的應用,要全組同志集體研究,共同提高。建立本校的學科教學資源庫,可以有效地提高本校的教學質量。一個人的能力畢竟有限,大家的智慧才是巨大的。全組同志互相取長補短,有分工有合作,共同研究,精益求精,不斷提高能力水平。今后我們要互相學習,互相比賽,對同一個課題,大家共同研究,達到最好效果。

  學無止境,多學習,多實踐,才能真正有效地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我又選了您的課,我有信心,在老師您的指導下,加上我自身的努力,我會成為一個具有現代教學觀念,具有現代教育技術的新時代的教師。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3

  信息技術作為一門新型的課程,其實踐性強,發(fā)展快。為適應教育形勢的發(fā)展,我校從三年級開始便開設了信息技術課,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學生們已經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知識和基本的操作技能,并把所學的知識運用于平時的學習生活中。當我看到學生們熟練地運用計算機學習時,我享受著成功的喜悅和歡樂。在此,我想和我的同仁們一起分享這歡樂的一刻,一起分享我在新課程理念下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心得體會。

  一、營造有利于學生主動創(chuàng)新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

  良好的信息技術學習氛圍是有效教學的前提。要營造好學生課堂學習的環(huán)境 , 教 師應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 , 適當放手 , 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技術工 具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 , 在過程中認識和理解相關概念和原理 , 陶冶心性 , 形成健 康人格 : 教師要做好指導和調控 , 有計劃地讓每個學生親歷與體驗需求分析、方案設 計以及方案實施等解決問題的完整過程 , 鼓勵學生在過程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

  二 、合理選用并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首先 , 可以學習、借鑒其他科目的成功經驗 , 根據教學需要恰當地采用講解、觀 察、討論、參觀、實驗等方法 , 做到兼容并蓄、取長補短。其次 , 可以吸收國內外信 息技術教學的成功經驗 , 在繼承的基礎上大膽改革 , 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

  要從教學實際出發(fā) , 根據不同的教學目標、內容、對象和條件等 , 靈活、恰當地 選用教學方法 , 并善于將各種方法有機地結合起來。任何一種方法和模式的選擇和使 用 , 都應該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內涵的基礎上。譬如 ," 任務驅動 " 教學強調讓學生在密 切聯(lián)系學習、生活和社會實際的有意義的 " 任務 " 情境中 , 通過完成任務來學習知識、 獲得技能、形成能力、內化倫理。因此 , 要正確認識任務驅動中 " 任務 " 的特定含義 , 使用中要堅持科學、適度、適當的原則 , 避免濫用和泛化 ; 要注意任務的情境性、有 意義性、可操作性 : 任務大小要適當、要求應具體 , 各任務之間還要相互聯(lián)系 , 形成 循序漸進的梯度 , 組成一個任務鏈 , 以便學生踏著任務的階梯去建構知識。

  三、營造創(chuàng)新、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

  21世紀是一個信息萬變的時代,僅靠書本上的知識是沒辦法教好學生的。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正以驚人的速度層出不窮地發(fā)展。信息技術課不同于其它學科,它更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在學校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師生共同擁有了一個創(chuàng)新、開放的學習環(huán)境,共同擁有了一個知識交流的平臺。教師已經不再是從前無所不知的圣人?,F在的師生共同學習,共同進步。當學生的思維活動和結論超出教師所設計和期望的軌道時,我們已不再將學生的思維納入自己的思維模式之中,我們能夠做到的只是鼓勵學生大膽質疑,鼓勵學生通過互聯(lián)網了解更多的知識來擴展自己的知識面,歡迎學生與自己爭論、交流,給予學生發(fā)表意見的機會,使學生充分利用好網絡這一人機交流的平臺,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使用計算機的能力。如在學習《計算機的軟件系統(tǒng)》一課時,教材上的知識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需求,學生很想了解計算機發(fā)展的一些最新動態(tài),了解一些最新的軟件系統(tǒng)。為此,我和學生們一起上網在百度搜索中搜索關于計算機信息方面的新知識、新動態(tài)和大家一起分享。學生們感慨地說:“老師,網絡真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是的,計算機和網絡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其教學從課內擴展到課外,從校內擴展到校外,并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滲透,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綜合應用知識、創(chuàng)新性地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達到整體提高。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4

  一、激發(fā)興趣,有利于激發(fā)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凡是富有成效的學習,學生必須對要學習的材料具有深厚的興趣。”興趣是學生獲取知識、拓寬眼界、豐富心理活動的最主要的推動力。然而興趣和動機有賴于外界事物的新穎性、獨特性來引起,小學生尤其如此,媒體計算機通過文字、圖畫、動畫、聲音等形式,對學生形成刺激,能夠迅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喚起其學習興趣,從而使學生產生心理需求,進而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例如,在應用計算機課件教學“圓的認識”這一課時,可以用flash做成直觀形象的動畫,向學生播放動物旅游公司派來了三輛公共汽車,來接動物們去旅游畫面,教師問:同學們猜一猜看,小動物們最喜歡坐哪一輛車?為什么?接讓學生觀看三輛車行進的效果圖:第一輛車,車輪是方的,車子在行駛時顛簸不已;第二輛車,車輪雖是圓的,但它的軸心沒有裝在中間,車子在行駛時也會顛簸;只有第三輛車,車輪是圓的,車軸裝在中間,車子行駛起來,又快又穩(wěn);教師問:為什么第三輛車開起來又快又穩(wěn)呢?想知道其中的奧秘嗎?學生:想。接著老師:好我們今天就來認識一位新朋友“圓”它會給你滿意的答案的。學生的學習興趣被生動的畫面完全調動起來了,表現出強烈的求知欲,他們就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去了。

  二、合理運用動畫揭示規(guī)律,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數學概念舍棄了具體形象的支撐而升華為抽象的文字,學生不易接受,利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無法清晰地展示或無法觀察到展示過程。而多媒體技術集聲、光、色、動等于一體,在教學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的閃爍、移動、變形等功能,使學生在具體、形象的感知中輕松而高效地理解概念的內涵。在教學兩位數減一位的退位減法,23-8,計算機畫面上先出現小棒,兩捆和三根怎樣減去八根,學生可以先自己操作,試一試怎樣減,探求方法,然后,按一下正確答案,出現畫面:畫面上出現兩捆零三根小棒和一只小熊,按照學生擺的方法,小熊把一捆小棒拆開,然后和三根小棒和在一起,去掉八根小棒,等于十五根小棒。小熊邊做邊說,再加上適當音響和音樂。在這個過程,學生可以親自操作,可以親眼目睹這個過程,認識兩位數減一位數退位減法的關鍵就是不夠減的向前一位借一,在個位上加十再減。在一系列的動態(tài)過程中,學生還可以反復操作,抓住重點,從而得到正確結論,學會知識,完成教學任務。這一環(huán)節(jié),借助多媒體的色彩、閃爍、聲音、動畫演示,不僅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幫助學生形成表象,促進知識由具體到抽象的轉化,啟發(fā)思維,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呈現過程,有利于突破重點難點

  小學生知識貯備有限,缺乏生活經驗,他們往往根據事物的外部特征進行概括和作出判斷,在他們的頭腦里形象思維占主導地位,他們的抽象思維過程,仍然離不開具體形象的支持。計算機輔助教學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化靜為動,化無形為有形,化無聲為有聲。如果教師充分發(fā)揮這一優(yōu)勢,將書中的圖例,由靜態(tài)轉變動態(tài),用計算機進行演示,學生們就能隨著知識的形成過程,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如運用計算機技術動態(tài)演示,能突出實際操作過程,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借助于觀察、比較逐步把握知識的實質,從而正確理解知識,掌握知識。如圓面積公式的推導,圓的面積計算公式,不是近似的計算公式,這一點學生難以理解,他們難以想象出等分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難以理解化圓為方的道理。我們用計算機技術演示,先把一個圓2等份拼成近似長方形,并閃爍顯示;再把一個圓分成8等份,16、32等份,并分別進行割補,使學生直觀地看出等份的份數越多,拼成的圖形越接近長方形。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觀察比較、歸納,推出圓的面積公式也就水到渠成了。而且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使用計算機技術,直觀地演示出圖形的變化和知識的形成過程,對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的重點、難點,克服認知障礙,培養(yǎng)空間思維能力起到了重要作用。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5

  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的運用是導致教育領域徹底變革的決定性因素,它必將導致教學內容、手段、方法、模式甚至教學思想、觀念、理論,乃至體制的根本變革。但是,如果教師處于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狀態(tài),要讓學生形成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不現實的。同時,如果沒有一個鼓勵學生發(fā)展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社會環(huán)境,不考慮社會環(huán)境的現實特征,學生在學校學得再好,也是不可能對社會的發(fā)展起多大作用的。特別是在信息技術如此發(fā)展、E環(huán)境強烈沖擊和改變我們的教育觀念和教育教學環(huán)境的今天,創(chuàng)新能力是與信息的獲取、加工、分析、處理等方面的能力密不可分的。

  因此,研究信息技術背景下,特別是在一個變革的時代,人們在對語文教學進行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口誅筆伐之后,開始了冷靜而深刻的思考。便是面對時代挑戰(zhàn)作出的積極回應。面對語文教學的重要變革,該如何做出自己的應答,是擺在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面前的現實課題。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既要轉變教的方式又要轉變學的方式, 培養(yǎng)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這兩個轉變中,教的方式轉變是主要矛盾,教的方式一轉變,學的方式也隨之轉變。學的方式轉變可以理性地在課堂中呈現,證明教的方式轉變,證明教師新理念的真正確樹立。

  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上進行了一次系統(tǒng)而大膽地變革。它吸收了現代課程論的最新成果,對語文課程的性質、特點有了進一步的認識。新的理念需要有富有膽識、敢于創(chuàng)新的人來實踐它。它在呼喚著能夠對課程標準的理念進行準確詮釋,以新型的教學方式完美實施課程標準的新一代名師。

  當代,具有新新人類特征的學生已不再迷信教參上對教材的一成不變的傳統(tǒng)的權威理解,他們渴望著有著獨特個性和人格魅力的教師給他們一個全新的解讀,渴望闡釋自己的獨特體驗,渴望師生間的平等對話,在觀點的碰撞交流中去共同完成對那一個個文本的理解。順應這一潮流,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方式,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和理解。個性必須靠個性來培養(yǎng)。這必然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具有鮮明的個性,能夠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只有這樣,也必須這樣,我們的語文教育才能沖破傳統(tǒng)的羈絆,走向自由的天地,才能充滿生命的活力和獨特的魅力。也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體驗到人的自尊和自豪,我們教師也定能成為學生崇拜的大師。

  讓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 ,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 這要求我們教師必須具有淵博的知識,能夠對不同學科的知識進行有效的整合,還要能夠運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技術,改變以往語文教師的老學究形象。

  那些只具有語文學科知識(甚至只是語文解題知識)的所謂名師將不再適應新的語文教學。而那些掌握了現代教育技術、關注社會變革、不斷學習的新型教師如能在教學方式上創(chuàng)造出適應語文學習的新的教學方式,必將成為時代需要的新型名師。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6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給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個新的春天。那一次,在課堂上,我巧借信息技術手段,給課堂教學帶來了精彩,感覺真好!

  那是教《羅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時,羅布泊,在遙遠的大西北,學生幾乎沒有到過的,遠離學生實際,此文,對于學生來說,無異于空中樓閣;課文的主旨是環(huán)境保護,這又是學生不感興趣的話題,因為他們在政治課上已經學膩了,在語文課上再來學,能有什么新花招呢?的確是難,難以備課,我不由得仰天長嘆。

  正在我冥思苦想之際,忽然,信息技術一詞,就像流星在我眼前一閃而過,對,借用信息技術,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于是,我通過網絡資源,搜集信息備課,一切皆順。

  在課堂上,我首先向學生展示了一個約5分鐘的短片,分兩部分,第一部分題目為:美哉,羅布泊。畫面展示出過去的羅布泊的景象,并且配上音樂,頓時優(yōu)美的旋律在課堂回蕩,畫面在流動──美麗,充滿生機的湖泊,水面平如月鏡,在如此幽美的環(huán)境中,它的周邊是牛馬成群,綠林環(huán)繞。瞧!牧林邊牧民在歡歌,就連那羊牛仿佛也在唱歌第二部分題目為:羅布泊之變臉,向學生展示了今天的羅布泊的畫面,配以凄美的旋律,展現在學生眼前的是一望無際的戈壁灘,黃沙飛揚的羅布泊,寸草不生,不見飛鳥,令人恐懼

  學生在靜靜的看著畫面,心靈被深深的震撼了,痛心疾首,仿佛身臨其境,進入了課文所描述的情境之中。

  我深深地感受到:對那些與我們的學生所生活的經歷、朝代、空間有較大差距的文章,如歷史性、地域性、不同國別、不同生活制度或生活方式的文學作品,我們在教學時,完全可以用信息技術設置一個特定的情景,拉進作者與讀者的距離,讓一個本來與大家相隔甚遠的東西如在眼前,給學生以實實在在的可觸感,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積極的感情,從而使學生能移情入境。

  在學生自由朗讀課文,與學生探討了羅布泊消逝的原因后,我又向學生展示了本堂課的第二個短片:羅布泊式悲劇幾時休。畫面為我采集的破壞環(huán)境、濫砍濫伐、破壞天然植被、水土流失、沙塵暴天氣等方面的素材。并配以字幕和沉重的解說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38%,并且每年以1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荒漠化面積已達262萬平方公里,并且以每年2460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展;草地退化、沙化、堿化面積1.35億公頃,每年還在以200萬公頃的速度增加。

  學生凝神靜思、眉頭緊蹙,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我覺得:本課的選材,就是通過教材這個例子,讓學生真正懂得環(huán)保的意義。但僅僅是課文,還遠遠不夠。我們身邊環(huán)境究竟如何?有哪些罪魁禍首還在無視我們共同家園的累累傷痕,還在拼命剝奪和掠奪他?此時一系列問題一定會縈繞學生心頭。我巧妙利用網絡資源優(yōu)勢,采集了最新重大的相關事件,制成了短片,我想,他的震懾力量絕不是學生討論所能達到的。

  反思:

 ?。薄⒃诂F代信息技術迅速發(fā)展的今天,信息技術教學已經逐漸滲透到常規(guī)的課堂教學中。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不是完全依賴信息技術,但借助信息技術,可以充分調動學生情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優(yōu)化教學過程。

 ?。病ⅰ墩Z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充分利用網絡、媒體等資源,讓學生走進生活,走進社會,讓語文真正與生活融合。這節(jié)課我充分利用了信息技術這一資源,對教材內容拓展延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我們的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還是一種猶抱琵琶半遮面的境況,還是課堂教學的零星點綴,有時僅僅局限于一些公開課、示范課,相信,隨著新課改的進一步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步伐一定會加快,信息技術與語文課堂教學的整合會成為日常教學習慣的一部分,成為日常教學方式的一部分,很快會形成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局面。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7

  多媒體課件是一種包括科學知識、道德規(guī)范等教學內容的載體。它應用在學校和家庭中,可以在個人計算機上也可以在局域網上使用。因此,計算機多媒體課件的設計必須遵循一些基本的教育原則和技術標準,特別是小學教學中使用的多媒體課件設計更需要遵循小學生的認知特點。

  1.教育性原則

  設計制作輔助教學多媒體課件,必須以小學教學大綱為依據,并根據教學目的與要求,發(fā)揮計算機多媒體圖文并茂、形聲并舉的優(yōu)勢來表達教學內容,交互性地實施教學。多媒體課件應能對小學生獲取知識、發(fā)展能力、培養(yǎng)品德起到良好的教學作用,并有益于小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此,為了體現課件的教育性,在設計課件的時候要注意以下幾點。

  明確教學目標:既然小學教學課件是依照教學大綱編制的,就應該首先明確教學目的。為什么編制這個課件,教學中要解決什么問題,希望達到什么目標。

  突出重點、難點:必須根據小學教學大綱的要求,圍繞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或關鍵性的問題來設題立意。要充分發(fā)揮計算機多媒體的優(yōu)勢,采用恰當的表現方法,將復雜問題或難點問題簡單化。

  教學形式要靈活: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傳統(tǒng)教學方式無法比擬的優(yōu)勢,其課件設計要靈活多樣,要用圖、文、聲、像相結合的形式表現教學內容,突出教學內容的主體。

  教學對象要有針對性:課件是為小學生而設計制作的,其內容的選擇和操作的難易程度要盡量簡單、明確。要考慮到應用此課件的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年齡特點、知識層次水平和智力的實際情況,切忌只追求形式。

  2.啟發(fā)性原則

  計算機輔助教學的課件是為了幫助小學生能夠輕松學習、自主學習、獲得知識、提高能力,因此在課件的設計中要注意以啟發(fā)式教學原則為指導,提高課件的應用價值。以下是幾個值得運用的啟發(fā)式教學原則。

  興趣啟發(fā):針對不同的小學生,采用不同的內容表現形式,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把他們的注意力和思維活動引導到教學過程中來。

  比喻啟發(fā):作為一種有效的表現策略,比喻可以變抽象為具體,化深奧為淺顯。多媒體課件設計中要更多地利用視聽表現手段的直觀形象,使比喻變得更加生動,從而啟發(fā)小學生的聯(lián)想、分析等思維活動,促進其抽象思維的發(fā)展,使其更有效地學習。

  設題啟發(fā):根據教學內容,在課件中適時地、恰當地設置一些富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以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啟發(fā)并促使他們去積極思考,并及時進行強化。啟發(fā)性問題的設置,可誘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培養(yǎng)、鍛煉他們思維的靈活性、發(fā)散性和獨創(chuàng)性。

  3.科學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應該能正確表達學科的知識內容。課件中各種媒體信息都必須是為表現同一個知識點的內容、同一層次的教學目標而設計、選擇的,不允許任何華而不實、違背科學準則的現象出現。各個知識點之間應建立一定的聯(lián)系方式,以形成具有學科特色的知識結構體系。課件的科學性還要求對概念的闡述、觀點的論證、事實的說明以及材料的組織等都符合科學邏輯,用詞正確、可靠、簡潔與教材中所使用的學科術語相一致;各種演示的圖表和書寫的公式、文本都應規(guī)范化、標準化;選擇的資料和文獻等要真實;視覺效果和造型必須有利于科學知識的正確表達;按內容需要所設計的動畫、模擬實驗和虛構的情節(jié)都應以客觀現實為依據,符合科學現象和規(guī)律。另外,小學教學課件設計的科學性原則還要求課件中出現的聽覺效果必須符合教育科學規(guī)律;音響效果逼真、時間長短適宜、音樂合理。

  4.藝術性原則

  多媒體課件的藝術性表現在以聲音和畫面以及人機交互的傳遞信息上。實現教學目標時,要求呈現的信息刺激能吸引小學生,使他們接受并作出反應。課件藝術性原則要求挖掘教學內容內在的亮點通過美工設計,巧妙地運用動畫和屏幕將其表現出來;也要塑造出美觀、鮮明、影音和諧、富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的人機交互界面;要求解說詞簡潔、準確和背景音樂清晰、悅耳協(xié)調,聲音處理要和畫面造型相輔相成,視聽同步。經過別具匠心的藝術處理,并用一定的藝術形式表現出來的教學內容,還必須符合教育性和科學性原則,這樣才能引起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并使之主動參與。

  5.技術性原則

  課件的技術性是通過程序中各種數據結構、程序結構、控制技術以及運行的可靠性來衡量的[7]。小學教學課件通常要使用大量的圖片,圖片的大小、格式與分辨率有直接關系。課件技術性原則要求圖片清晰、逼真,但是圖片文件不能太大;程序的結構要盡可能簡潔,控制要可靠,視聽要同步,不能影響課件的存儲、傳輸和運行。另外,課件的運行環(huán)境也不能忽視。課件制作完成之后,應該能在一般的計算機上運行,并且要求脫離制作平臺,做到可移植性或可兼容性,使課件的運行環(huán)境與開發(fā)環(huán)境無關,通常在課件制作結束時,還要配合安裝和卸載程序。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8

  全面實施信息技術素質教育,全面實施信息技術課程改革是當前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作為這場變革中站在第一線的我在不斷地學習新課標,嘗試著正確領會新課標的精神和理念,期望能更好地應用于教學實踐,為信息技術課程建設盡自己的微薄之力。通過學

  習,我深深感到現代化教學技術的科學性和優(yōu)越性,將信息技術用于教學中,教師能省時省力,學生能根據直觀演示輕松地獲取知識,從而提高教學效益。本人經學習有以下體會:

  一、掌握信息化教育技術是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信息化是社會發(fā)展的趨勢,信息化的水平已經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現代化水平和綜合國力的重要標準,教育信息化是其中的一個部分,大力促進教育信息化已成為教育發(fā)展的潮流。作為一名教師,應適應社會發(fā)展的趨勢,把握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是跟上時代發(fā)展的步伐、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

  二、把握信息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效益的需要

  將信息化教育技術應用于教學中,有助于教師整合教育資源,有助于提高教師的專業(yè)水平。信息教育技術是新型的科學教育技術,能彌補陳舊教學中的不足,傳統(tǒng)的教育手段費時費力,不利于學生在輕松的狀態(tài)下把握知識,不利于提高教學效益。只有充分把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用于教學中,才能提高教學效益。

  三、積極應用信息化教育技術是提高教學技能的需要

  實踐是學習的目標,也是提高應用能力的手段,教師只有在實踐中充分利用現代化信息教育技術,才能在應用中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在不段總結經驗、吸取教訓中學習并提高自身教育技能。

  四、終身學習是使自己得到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途徑

  社會在不斷進步發(fā)展,信息化技術也在不斷更新,作為一名教師,如果止步不前,那么就不能適應教育發(fā)展的需要,就不能勝任教育工作,要認清形式,勇于挑戰(zhàn),樹立信心,不斷學習,用新知識和新技術來完善自身素質,用教育技術進行終身學習,實現自身教育水平得到持續(xù)發(fā)展,在不同階段都能勝任教學工作。通過此次培訓使我真正領會到了新的教育技術理念,也發(fā)現了自己身上許多欠缺的地方。學習雖然完成了,但學習的目的是為了應用。我一定會在日后的教學中努力做到實踐與理論相結合,真正讓教育技術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服務。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9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結合自己的日常教學實踐,談談學習《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的體會。

  一、課堂教學改革需要信息技術

  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信息技術在社會發(fā)展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我認為,以信息技術作為新型的教學媒體,當計算機與各學科的教學進程密切結合時所具有的特性,為新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最理想的教學理念和媒體。應用信息技術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必由之路。

  二、學生學習離不開信息技術

  學生的學習需要激發(fā)興趣,開拓思維。而使用信息技術,能創(chuàng)設貼進學生實際的數學情境,挖掘教材潛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關注情境,為數學知識和技能的學習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fā)展提供土壤,為學生的數學學習服務,讓學生感受到學有所用,學以致用,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到處是數學,數學就在生活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與數學整合,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進行不同的練習,使每一位學生的數學學習得到提高。利用計算機進行練習,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學習情況選擇適當的練習題,由易到難,提高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了他們學習的自信心,挑戰(zhàn)自我,提高學生完成任務的速度和準確性。

  三、課堂教學需要信息技術

  信息技術是指通過計算機技術把文字、圖形、圖像、活動影像和聲音等多媒體信息,進行綜合處理和管理,使計算機成為能以人類習慣的方式提供信息服務的一種新技術。利用信息技術能給學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觀的交互式學習環(huán)境,能給學生提供圖文聲并茂的多重感官綜合刺激,還能讓學生按超文本方式組織與管理各種教學信息和學科知識,這將對學生認知結構的形成與發(fā)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新時期的教師需要掌握信息技術

  教師與學生之間角色關系未來將發(fā)生本質的變化,學生將根據個人的需要實行自主學習,從而拓寬視野,發(fā)展思維。而教師則會成為學生學習活動過程的指導者、幫助者和合作者。在教師角色定位上,教師將成為“平等中的首席”。在教學手段上,教師在教學中不僅僅是“導”,更主要的是“引”,教師將成為學生學習的幫助者,學生的學習過程不再為教師所掌握,而應由學生去理解、去研究、去發(fā)現。在教育理念上,教師將更注重“以生為本”,因為虛擬的網絡世界中有著豐富的教學資源,除了傳統(tǒng)的文本信息、圖片信息,還包含大量的聲音、動畫等動態(tài)資源,學生將通過媒體演示進行討論或者建立網站發(fā)表自己的成果,學生思維拓展空間更為廣闊。教師將更注重學生合作、協(xié)同能力的培養(yǎng)。合作是現代教育的基本理念。信息技術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協(xié)同發(fā)展,最大限度展現個人的自身價值,充分發(fā)揮個人的聰明才智以及教師群體相互激勵、相互提高的作用,將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成為合作學習者、合作研究者,生生互動、合作學習將成為常態(tài)。

  因此,我們在現實的教育教學實踐中要有意識地關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讓學生體會學習的樂趣,體會發(fā)現的樂趣,體會探索的樂趣。師生都在一種積極和諧的氣氛中學習與工作,必將創(chuàng)建出和諧而又高效的課堂,這也正是信息技術在現代教學中重要作用所在。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10

  通過學習 《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應用》 課程我更加充分的認識到信息技術在學科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下面我談談我的學習體會。從教學整體上看,多媒體技術豐富了教學內容,提高了教學效果,擴大了教學規(guī)模,促進了教學現代化發(fā)展;從教學系統(tǒng)上看,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引起了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組織形式等一系列變化,導致了教學思想、教學觀念,甚至教學體制在一定程度上的變化?,F代信息技術還沒有很好地融入教學領域,對于計算機輔助教學的理解還不夠透徹,單純強調了現代信息技術要為教學服務,而沒有研究現代信息技術的基本內涵,所以造成只強調教育技術有形的媒體技術,而不重視教育技術無形的系統(tǒng)技術,忽視了數據處理及媒體資料利用等功能,違背了教學規(guī)律。因此正確理解信息技術的內涵,把信息技術應用到實際教學當中,使信息技術充分發(fā)揮作用,提高教學效率,突破重點難點,甚至在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改革現有的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和教學觀念,是一個極為重要的課題。這也就是課程整合的問題,即信息技術與各學科課程教學的整合。

  信息化是當今世界經濟和社會發(fā)展的大趨勢,信息技術與其它學科的整合將成為我國面向21世紀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信息技術給美術教學提供了大量信息和多種手段,為我們美術學科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學習方式等都提供了更深更廣的可挖掘潛力。新的美術課程標準又為我們提出了嶄新而豐富的總目標。因此,美術教師必須將先進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信息技術相結合,更好地達到美術教學的根本目的,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fā)創(chuàng)造精神,發(fā)展美術的實踐能力,提高美術素養(yǎng),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不斷地完善人格。

  一、利用信息技術中的計算機輔助教學,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美術學習活動。

  隨著現代科技的迅猛發(fā)展,現代教學媒體普遍運用于美術教學將成為新世紀美術教育最具特色的一道風景線。尤其是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它不僅刺激人的視覺和聽覺,變抽象的說教為形象的演示,而且能有效地喚醒人的興趣、情緒和思維,營造美的氣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從而最大限度地作用于人。教學課件是運用計算機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教學課件不但包含文字和圖形圖象,還能呈現音頻、動畫、視頻等。利用多媒體課件的交互性,為個性化、自主化、交互式的學習提供了實施的舞臺,使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學習得以進行,使終生教育、持續(xù)發(fā)展的構想得以實現。利用信息技術,美術教師通過制作課件,可以將知識的表達多媒體化。美術教師應多從課堂上師生的互動考慮,根據需要把一部分教學內容制成課件。也可以利用身邊的所有美術資料,如錄像、圖片等進行整理傳輸到計算機上轉化為數字信息。

  二、利用網絡,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學習的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精神,著重培養(yǎng)學生美術欣賞的最基本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

  對九年級的學生,突出引導他們學會在網上瀏覽欣賞適合自己的藝術作品,學會在網上收藏自己喜歡的優(yōu)秀作品,反復感受、認識和理解,具體內容如《民間藝術作品》、《中國建筑介紹》、《中國優(yōu)秀雕塑作品》、《精美的郵票》等和通過一系列的瀏覽、收藏,再運用語言、文字、繪畫等方法表達自己的感受,真正達到培養(yǎng)欣賞與評述能力的目的。

  學生通過網學資源,通過網絡,可以彼此交流觀點、共享信息,相互進行觀察、比較、分析、評價等活動,既有利于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知識的掌握應用,又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互助品格應鼓勵學生利用互聯(lián)網資源,查閱豐富的美術信息,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使美術課堂知識在網絡中延伸、拓展。在講授《面具》一課時,學生們通過搜索,小組討論交流,知道了面具的歷史、種類、制作方法,欣賞到充滿時代氣息的精美面具,網絡使學生在廣泛的文化情景中認識面具藝術,使學生的審美欣賞能力得到提升,這也是新課標中對美術價值的要求之一。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綜合實踐能力。

  結合信息技術教育,在美術教學中,發(fā)展學生的綜合實踐能力,綜合性的提出是美術課程改革突破的重點與難點,體現了美術教學真正實施素質教育的教育原則。綜合性即美術教學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結合,同時也與現實社會,現實生活聯(lián)系起來的美術實踐活動。與信息技術教育進行整合、既豐富了學習的內容,也擴展了學習的途徑,大大促進了美術教育的發(fā)展。如結合語文詩歌單元的學習,在電腦中用美術的手法表達詩句意象,制作解讀詩歌意境的詩配畫嘗試,如用Painter、Photoshop制作“竹鎖橋邊賣酒家”等,有些作品還被語文老師所采納用于教學;利用計算機信息技術課上所學的Powerpoint制作校園風景的幻燈片;利用平面設計軟件制作化學實驗圖解、模型,物理物體受力分析示意圖等等,把各科學習融入到美術課堂中來,愉快的多途徑的學習,幫助學生活躍思維,開拓大腦,增加學習興趣,交叉鞏固了學科知識,提高了綜合實踐能力。

  美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教育的整合,使美術課堂教學讓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教學化難為易,化復雜抽象為直觀形象。同時也為學生提供包括視覺、聽覺、觸角等多樣化的外部剌激,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認知和學習途徑。在有限的時間里,加大教學密度,豐富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效率,同時通過投影屏幕,豐富直觀的感性認識,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加強了記憶力,開闊學生的視野,發(fā)散了學生的思維,也豐富了想象。但是在信息技術運用于美術教學的同時,仍有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如師生在網絡上的直接交流仍需加強;學生的自主參與意識不強,自我約束能力較差的學生容易失控;資源的大量、多樣化容易掩蓋分析思考過程;一些基礎知識容易被忽略等。

  四、 信息技術教育的迅速發(fā)展,對師資提出了新的要求。

  教師要具有運用現代信息工具的能力,在現代信息環(huán)境下進行教學和科研的能力,即教師的整合能力。主要包括:

  1.不斷更新的信息技術知識技能。

  2. 辯證的信息技術教育價值觀和良好的信息技術使用習慣。

  3.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計能力。教師的教學設計能力是信息技術整合能力系統(tǒng)的核心,主要包括:根據課程標準確定綜合教學目標的能力;分析把握學習者特征及學習者已有知識經驗的能力;對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把握重點、難點以及各內容之間相互關聯(lián)的能力;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的要求,針對學習者的特點和發(fā)展需求,論證信息技術的潛能和不足,選用合適的信息技術,并確定信息技術應用方式的能力;綜合考慮各種因素確定教學方法,設計教學和學習活動的能力;合理處理和應用教學資源的能力。

  4. 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設施能力。例如:能利用信息技術管理學生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中的學習活動,實現學生學習最優(yōu)化的能力等。

  5.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教學評價能力。

  6.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自我發(fā)展能力:教師應能利用結合校本的“整合”實踐中,通過對教學活動的自我評價和反思以及系統(tǒng)科學的研究,不斷提高自己的“整合”能力,并利用信息技術及有關資源促進持續(xù)的專業(yè)能力發(fā)展和終身學習。

  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并與其他學科整合已是現代化教學方式之一,它亦是現代教育發(fā)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要想有機結合并且深入發(fā)展下去,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及多種必要的條件。我們教育者必須努力學習信息技術和現代教育技術,讓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11

  一、信息技術教育是培養(yǎng)學生生存能力的教育。

  我們有義務讓學生認識到,信息技術能力的缺乏,將導致成為新的“信息化文盲”,如果自己成為“信息化文盲”,將有可能出現如下的尷尬局面:在用途越來越廣泛的咨詢系統(tǒng)的電子觸摸屏幕前無從下手;手持信用卡卻在ATM自動取款機前取不出錢來;在家庭的自動化器具面前不知如何使用;在浩如煙海的INTERNET信息中找不到急需的信息等等,這樣就可以讓學生明確信息技術的重要性。

  二、教學方法多樣化,培養(yǎng)學生自學能力。

  1、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知識更新速度也在逐步加快,以至于一些以前已經學過計算機的人還要從頭學起。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我們只是一味地教學生學一成不變的東西,那么也許學生還沒有畢業(yè),那些東西就早已過時了。因此,我們必須改變傳統(tǒng)的“教師講,學生聽”的學習方法,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去獲取知識、獲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逐步掌握千變萬化的信息技術,才能適應信息社會飛速發(fā)展的需要。

  2、信息技術課一般采用“任務驅動”模式教學,開始先由教師確定學習任務,然后教師講解、演示,同時可以采用網絡教學,通過網絡和自制的學習網站,引導學生通過網絡手段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幫助交流共同提高。在此基礎上,再由教師點撥關鍵點、演示重點內容。有時,讓學生上臺操作,邊操作邊做解釋,教師適當補充,這樣的效果也很好。

  三、注重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

  學生的能力是在實踐過程中得到培養(yǎng)和提高的。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學生每實踐一步,都要經過自己大腦的思考和自己的親自操作,學生還要根據具體情況隨時修正和調整自己的計劃、行動和方法,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也就落實在這些實踐過程之中。因此,教師要注重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

  在教學設計時,教師要設計學生進行研究的全過程;在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親自體驗獲取、傳輸、處理、發(fā)布和應用信息的全過程,同時體驗創(chuàng)新;在指導學生交流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交流作品,還要讓學生交流完成作品的過程和方法;在對學生的學習活動進行評價時,不僅要看學生完成任務的結果,更要重視學生完成任務的過程和方法??傊處熞獜亩喾饺胧郑箤W生在研究學習的過程中增長才干,學會創(chuàng)新。

  四、精心處理教材,分層次教學。

  首先要將教材研究透選徹,要將學生了解清楚。這樣就可以根據學生的情況進行教學了。要注意精講多練,精選內容,對容易的知識點的講解可粗略一些,讓學生探究學習;對難度較大的內容要想辦法化難為易,可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教師邊講解邊演示;學生邊聽講邊操作,實行手把手教學。其次,要讓學生多動手,學生對動手操作非常感興趣,要給他們百分之七十的時間練習。再次,學生學習和掌握的程度不一樣,所以布置操作任務時不要“一刀切”,對基礎好的學生,除完成基本操作任務外,可布置較高層次的額外任務,讓他們去完成,這樣既節(jié)省老師的教學時間,也給學生更多的練習機會使他們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能

  五、加強教學評價,多肯定學生。

  在學生自由創(chuàng)作過程中,教師對于學生的活動給予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意識,促進學生更主動地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掌握教學內容,達到良好教學效果。也使學生更客觀地評價別人的作品。讓不同水平的同學在活動中都能有所發(fā)揮和創(chuàng)新。

  信息技術教學最根本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讓學生具備一定的信息能力解決自身生存中所遇到信息問題,適應社會的需求。在思想意識上明確了信息技術教學目的是信息技術教學成敗的關鍵,提高學習興趣是必要的手段,培養(yǎng)信息技術素養(yǎng)是根本。我們教學的對象是學生,把學生培養(yǎng)成為一個什么樣的人非常重要,以這個目的指導我們備課、上課,指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就會取得良好的效果和顯著的成績。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12

  教學內容指向現實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學科的整合,使教學內容從封閉走向開放。信息技術為實現新的課程目標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工具,它與課程的整合將課程內容革新的一個有力的推進器,能有效地克服傳統(tǒng)物理教學內容缺乏鮮活時代氣息、脫離現實生活實際的弊端。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學生可以很容易獲得豐富的、多樣化的教育資源。這也迫使教師拓展知識面,以更好地選擇教學內容、設計教學過程,結合教學實踐,因勢利導地幫助和指導學生了解從何處獲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利用與課程相關的資源。這樣,教學內容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納米技術、非線性科學、全息圖片、光手術刀等新科技隨時可能進入學生的視野,大量與教科書、生活、科學前沿相關的知識內容就盡收眼前。在這一全新的教學環(huán)境中,知識內容呈現開放性,不惟“綱”、不惟“本”,不以教師、課堂、書本為中心,學生能選擇不同的內容來建構自己的知識結構,以及個體獨特的知識體系。

  學習方式轉向自主建構在網絡環(huán)境下的學生自主學習的方式,是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所追求的目標。實現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意味著信息技術不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合作交流等方面有明顯的優(yōu)勢,學習者從傳統(tǒng)的接受式學習轉變?yōu)橹鲃訉W習,形成一種將書本知識與社會信息相結合、教師傳授與自我探索相結合的觀念和模式。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的整合是更多地利用光盤、網絡檢索,獲取大量信息資源,并通過與計算機的交互,在與教師和同學的協(xié)作交流下,進行自主學習和網絡協(xié)作,以達到建構物理知識、提高學習能力的目的。教師的“講”更多地由學生積極參與的活動所代替,學生由“聽講”、“記筆記”的學習方式更多地變?yōu)橛^察、實驗和主動地思考。現代信息技術提供的大量資源構成有利于學生自主選擇學習方向、自主進行意義建構的情境。這種環(huán)境中,學生變整齊劃一的“不得不學”為主動多樣的“要求去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學習過程走向探究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學生將越來越多地參與到探究性課題的研究中,進而意識到他們自己所學知識與科學發(fā)展、社會生活的關聯(lián)。在探索過程中,他們不是機械地記憶信息,而是根據某項“任務”,自主搜尋、檢索、分析、組合與探究課題有關的資訊,從而達到培養(yǎng)獲取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基本的科學素養(yǎng)的目的。信息技術為學生在學科教學中的探究學習提供了技術工具和環(huán)境氛圍。

  工具軟件是課題研究的重要輔助工具。網絡虛擬實驗環(huán)境還可以提供一些學生在現實中無法體驗的情景,可以為學生就一些需要進行實驗而缺少實驗條件和實驗環(huán)境的探究學習內容提供幫助。信息技術是課題研究的研發(fā)工具。網上資源為物理課題探究提供了豐富的材料,學生不但可以看到、聽到各種信息,而且可以進入學習內容中去,去處理信息和生成新的信息。課程教學中,可以不定期地公布一些由課本中問題轉化來的“探索研究”的課題,以激勵學生試著去設計實驗、解決特定的問題。如“生活中的杠桿”、“農田里的熱學”、“為什么自行車只有在行駛時不跌倒”等,使課堂探究性學習得到延伸。學生圍繞選題,通過網絡資源,查找有關資料,整理自己的成果,寫成小論文在網上發(fā)布;也可以利用電子郵件、BBS等,圍繞探究的主題進行討論交流,各自形成自己的判斷,表達自己對問題的理解以及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相互釋疑、爭辯和評價,相互合作解決各種問題。

  課程資源傾向多媒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網絡資源的豐富性和共享性,都沖擊著傳統(tǒng)的課程資源觀。課程資源的物化載體不單是教學用書、參考資料等文本印刷品,學習者可以直接從信息環(huán)境和數字化資源中獲取知識;課程資源的生命載體也不單是教師,學習者可以通過信息技術從學習化社區(qū)、其他學習者、在線專家等方面獲取課程內容,達到最終的學習目標。

  網絡資源的突出優(yōu)勢在于知識更新速度快、能夠突破教育環(huán)境的時空限制,用各種相關資源來豐富封閉的、孤立的課堂教學,極大地擴充課堂教學知識容量。信息技術與初中物理教學整合要求教師對初中物理教學內容進行信息化處理后,使其成為學習者的學習資源,并提供給學習者共享。一種有效的策略是依據學科教學任務,組織人力收集與之相關的知識信息,尤其是最新科學發(fā)現、最新科技成果方面的信息,形成本校知識資源庫。其中應包含許多不同情境的應用實例和有關的信息資料,以方便學習者依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去主動發(fā)現、主動探索。比如:演示型或交互型教學軟件、知識素材、學法指導、疑難解答、生活物理等等。若教學資源庫不能滿足要求,則可通過導航鏈接進入Internet網,以尋找更多的資源或信息。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13

  信息技術的課程培養(yǎng)的是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在21世紀,不具備信息素養(yǎng)的人,將被定義為新世紀的文盲。當前信息技術教育發(fā)展迅速,而信息技術教學卻顯得有些滯后,面對參差不齊的學生素質,如何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才能實現教學的有效性呢?有效教學主要是指教師在一種先進教學理念指導下,通過一定的教學行為和方法,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fā)展。要實現有效教學,首先要吸引學生的學習意向、興趣,使教學在學生“想學”“愿學”、“樂學”的心理基礎上展開,其次是采用學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學方式開展教學,讓學生掌握知識和技能。開展有效性教學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

  1、情景引入,吸引學生的興趣

  情境教學是建構主義理論指導下的著名教學模式之一,也是新課程理念強調的一種教學活動模式。所謂情境教學,就是創(chuàng)設含有真實事件或真實問題的情境,學生在探究事件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自主地理解知識和建構意義。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過程中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能夠引起學生內心情感的反應和學習的興趣,讓他們想學,樂學,這對提高教學效果非常有效。

  例如在講《信息的鑒別與評價》時,我設置了這樣的一個情景:先讓學生看一個“虛假短信”的短片,看完后讓學生思考,假如你是故事當中收到短信的人,你會怎么做呢?在講《報刊類文本信息的加工與表達》時,我事先讓學生欣賞優(yōu)秀的班級電子報刊,然后讓學生思考,如果要做一個屬于你們自己班級的電子報刊,你會怎么做呢?通過以上的情景引入,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不知不覺地置身于教師創(chuàng)建的情景,跟著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實現有效教學。

  2、規(guī)范教學方式,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經常要使用到任務驅動、案例分析、小組協(xié)作、自主探究等教學方式。這些新的教學方式,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的效果,而學生剛剛接觸,需要時間適應,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當中要注意教學方式的規(guī)范性,使學生容易適應;切忌教學方式混亂,演示操作不一致,使學生無所適從。

  例如,教師在布置作業(yè)的時候,統(tǒng)一作業(yè)的保存命名(班級+座號+姓名)和提交方法(使用學生端提交作業(yè));在共享案例和欣賞作品的時候,統(tǒng)一案例和欣賞作品的共享方式(只讀)和存放位置(網上鄰居èTeacherè共享文件夾);第一節(jié)上機課便分配小組(4人一組)并選出小組組長;教師在演示操作時,還應該注意操作的規(guī)范,操作速度適中,操作方法簡單一致。這樣學生才會慢慢適應這種教學方式,從而提高學習的效率。

  曾經有一位實習老師,在講WORD段落的操作時,演示了三種方法,通過菜單、工具欄、標尺和右鍵來操作,結果那節(jié)課很多學生無法完成任務,下課時,學生跟我說,實習老師講得太復雜了,操作太快,記不住。其實,教師只需要演示一種操作,其它操作可以留給有能力的學生自主探究,這樣更有利于學生的學習。

  3、教學要與時俱進,聯(lián)系生活實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信息技術學科與生活息息相關,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列舉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引起學生的關注,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的思考,從而實現有效教學。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我發(fā)現這樣的一個問題,當談到生活中的新鮮事時,學生馬上會豎起耳朵來聽,這些內容學生愛聽、樂學。把這些新鮮事組織到教學過程當中,不但能夠體現信息技術學科的特點,也可以把學生吸引到課堂,一舉兩得。

  例如,在講信息的基本特征時,我安排了幾個校園生活當中的例子讓學生理解信息的特征:①小李中午從圖書館看書回來后,告訴小明已經有《讀者》可以借了,小明下午去借的時候卻沒有借到(時效性);②食堂第三窗口李阿姨打菜比較大方,沒兩天,排在她窗口打菜的隊伍就比別人長(傳遞性);③小張的父親收到這樣的一條短信:貴子女因攀爬圍墻,摔到頭部,急需2萬元手術費,請盡快把錢匯到農行,帳戶:123,戶名:張網,聯(lián)系電話:123123(真?zhèn)涡裕O襁@樣的案例源于生活,擺脫理論教學的枯燥無味,既能吸引學生的興趣,又能起到很好的教學效果。

  4、合理安排任務,鞏固知識,培養(yǎng)自主探究能力

  在信息技術課中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式,將信息技術教育內容融入到任務教學之中,強調“做中學”?!耙匀蝿諡橹骶€,教師為引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鞏固知識,自主探究,維持學習興趣,并在完成“任務”過程中,培養(yǎng)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布置任務的時候,如何做到合理安排呢?首先是任務的設計不僅要與當前學習主題相關,而且要聯(lián)系實際;其次是進行任務設計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知識接受能力的差異,要從學生實際出發(fā),遵循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循序漸進的原則。

  例如在《多媒體作品加工與表達》這一節(jié),布置任務的時候考慮到學生接觸PowerPoint少,基礎差,我分為4個課時來講,并分別設置以下幾個任務還讓學生鞏固知識。①以“江南.PPT”為例,建立一個有四張幻燈片,名為“班級-座號-姓名”的演示文稿;②打開你演示文稿,為它添加自定義動畫效果,并保存;③打開你演示文稿,為它添加幻燈片切換效果(鼠標點擊或自動播放),并保存;④打開你演示文稿,添加超級鏈接或動作按鈕,實現作品的交互性。任務的布置與上課內容相適應,符合大部分學生的學情,難度適中,逐個深入,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鞏固。教師還可以引導鼓勵學生在完成任務以后,自主探究,精心制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多媒體作品。

  5、“小老師”協(xié)助教學,確保完成教學任務

  “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保谡n堂教學中,讓學習好、操作強的同學充當“小老師”協(xié)助教學,能夠很好地提升學生學習的質量。教師的個人能力是有限的,一節(jié)課的時間也是有限的,教師無法關心和幫助每一位同學,“小老師”的出現,可以幫助教師解決這個問題。一方面,可以增加同學之間相互的交流和學習,活躍課堂學習氛圍,提高學習的效果;另一方面,可以使更多學生得到幫助,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確保教學任務的完成。

  通過一段時間的發(fā)現和觀察,我在每個班級中選取幾名能力較好的學生,讓他們當班級“小老師”,很快這些“小老師”便發(fā)揮作用了,使課堂的氛圍一下子活躍起來了,學生完成任務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教學的效果得到了全面的提升。“小老師”不但可以為其他同學提供幫助,還可以指導其他同學學習和完成任務,并在交流學習中不斷鞏固知識,提高技能。

  6、量化評價標準,點評學生作品,提高學生學習能動性

  目前信息技術教學非常注重教學評價,在評價中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真實地反應出學生的潛能、學習成就,把學習過程與評價過程結合在一起,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量化評價標準,引導學生進行“自評”、“互評”,讓學生在自評中自我肯定、改進提高,在互評中發(fā)現別人的優(yōu)點,從而強化激勵效果。教師的點評要體現教師對學生的關心和學習成果的肯定,激發(fā)學生自豪感,提高學生學習的能動性。

  量化評價標準可以促進學生更好地學到知識。在教學中應當加強學生的自評、互評觀念,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評價氛圍;在課堂中,教師可展示一些學生的作品,讓每個學生都能參與作品的互評工作,讓學生在積極活躍的互評、交流學習氣氛中獲得進步,在相互的交流與評價中鍛煉了能力,彌補了不足;一節(jié)課結束,教師給予學生所完成任務及時的評價,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也有助于學生對自己的信息技能掌握情況。

  總之,在信息技術教學中,提高有效性教學的方法還有很多,要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需要教師在教學中善于觀察,認真鉆研,因材施教,采用各種方法,吸引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讓學生學到知識。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14

  學習信息化教學環(huán)境之下的教學設計一課,我覺得收獲大大超過了我以前所學的,我對于教學設計有了顛覆性的認識。

  姑且拋開信息化環(huán)境這個大背景不看,我們把關注的焦點集中于教學設計,在沒有學習這一課時,教學設計在我腦海中的印象就是,老師在上課之前的備課,一個老師寫下自己在個課時之下所要完成的教學任務,達到的教學目標,在我腦海中形成了粗略的備課方案(以小學語文課本中的課文《虎門銷煙》為例):首先教學目標,讓學生知識和能力:1、正確認讀本課十四個生字,讀準三個多音字的讀音,會寫田字格里的九個生字。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培養(yǎng)學生的朗讀理解能力、口語表達能力、想象能力和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以“自讀、勾畫、感悟、交流、探究”的學習方式架設文本與學生之間交流的平臺,使閱讀教學成為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了解林則徐虎門銷煙的壯舉,受到情感的熏陶,學習林則徐堅決抵御外敵,維護民族尊嚴的崇高品質,在心中埋下堅決不碰毒*的種子。 學習了這一課之后,我發(fā)現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不科學,這樣的備課老師而言,它的實用性是多么的符合學生的學習特點,上課伊始,通過視頻觀看,便借助錄象這一直觀的教學手段,將學生快速帶入學習的情境中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為本節(jié)課文的學習做好鋪墊,同時,用極富感染力的語言把學生帶進課文,讓學生的情感與文本產生共鳴。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構建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堂,讓學生參與到課文所構建的“世界”中來,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僅語文能力和語文基礎知識有所提高,還能從中受到情感上的熏陶,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

  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文本,與文本對話,自始至終讀書,在一遍一遍的讀書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這一環(huán)節(jié)就是要將抽象、凝煉的語言與具體的形象實物聯(lián)系起來,將課文中的“形象”化為可作用于視覺的豐富多彩的畫面,使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中以讀為基本方法,把讀書的主動權還給學生,激活學生原有的知識經驗,促進學生對課文的感悟和對語言的積累,激發(fā)學生的情感。

  在這個過程中,力求引導學生將靜止的文字描繪成鮮活的畫面,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以達到既真正地走入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是做加法的藝術,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首先要學會把課文讀厚,善于讀出文章背后隱含的東西,善于想象出文章可能牽連著的意蘊?!皣^的群眾又想到了什么?”以及“你想說點什么?”這兩個問題都為學生放飛思維搭建了一個自由的平臺。其目的就是引導學生將靜止的文字描繪成鮮活的畫面,將內心的感受表達得淋漓盡致,從而使學生既真正地走入了文字之中,又自由地抒情于文本之外,訓練他們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綿綿不絕的情感中引導學生正確地認識文本,與文本對話,讓學生自始至終讀書,在一遍一遍的讀書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學生一次又一次地朗讀,一次又一次地受到心靈的激蕩,從而受到情感的熏陶,獲得思想的啟迪。

  課件能將課文中抽象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動態(tài)畫面,讓學生身臨其境,給學生以強烈的震撼。此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重在讓學生在錄象中,感受課文所描述的情境,從視覺上直觀地欣賞虎門銷煙的壯舉,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同時,使學生不僅理解語言文字的表層意思,而且使他們體會語言文字的深層含義及感情色彩。由此將課文的情境繼續(xù)延伸,并將課文的學習延伸到課外,重視課后的積累。

  所以我們想要成為一位優(yōu)秀的老師或者是一位優(yōu)秀的學習者,是必須了解一些重要的理論的。教學設計不是一個簡單的我們想象中的過程,而是由一系列的過程組合起來的,如:學習需要分析,我們在教學之前了解學習者的需要就會對安排的內容有取有舍,學習目標的闡明,作為學習的目標應該是具體化的,現在的新老師們往往會犯一些共同的毛病例如:把學習目標寫得過于籠統(tǒng),用一些大而空的詞如:理解、了解、掌握等概括性很強的詞,導致的后果是學生不能清除有效的判斷自己是否學懂了。所以我覺得蔣老師介紹的兩個方法十分有效一個是A,B,C,D編寫法,清楚易懂,一個是內外結合的編寫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和老師的積極性。在以后的實習或者從教之中必定會帶了巨大的幫助。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15

  在信息技術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開設已經十幾年了,作為一位和信息技術課程同步成長起來的信息技術教師,我目睹了這十幾年來,信息技術這門課的發(fā)展并逐步走上正軌,心里感到無比的欣喜和自豪。

  今天領導安排我坐在這兒做經驗介紹,內心感到非常慚愧,因為無論理論方面還是實際教學經驗,需要我學習的東西還很多,今天我只是結合十多年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經歷,和一些零散的個人看法和心得,來向大家匯報交流,不當之處望批評指正

  一、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

  課堂作為教學的主陣地,更是學生獲取知識做人求真的主戰(zhàn)場。對于課堂教學模式我們要好好進行研究,如何減少教師的多余灌輸性講解,增加學生的自主合作性學習,完善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優(yōu)質高效的課堂,是需要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

  新課程理念要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課堂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學過程必須是師生雙方平等、積極、探索的互動過程;教學質量的高低直接取決于課堂教學的水平和質量。

  我校的信息技術教學在上級教研部門,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教學模式框學模式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如參與程度、交往環(huán)境、思維狀態(tài)、情緒反映、生成狀態(tài)等評價的形式有語言表述、文字表達等;評價過程又有過程和終結兩種。評價不能僅滿足于學生外部學習動機的激勵評價,而是細心地、耐心地觀察、發(fā)現、賞識學生的優(yōu)點和長處,堅持不懈的鼓勵學生進步,不斷地為學生的每一個微小進步加油,在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激發(fā)上下功夫。評價要做到:一是評價要適時。有時一句適時的輕聲激勵,可以幫助學生戰(zhàn)勝困難,嘗試到勝利的歡樂;二是評價要客觀,避免使用言過其實的語言,應具有啟發(fā)性和鼓勵性;三是不能打壓、責備、挖苦、簡單行事。

  在我們聽課時,時常覺得我們的教學正在被一種形式化的東西扭曲著。時不時聽到有節(jié)奏的“啪、啪、啪”鼓掌聲和“你真棒!”“你真聰明!”等的贊揚聲,一節(jié)課,往往掌聲不斷,贊聲不絕。剛開始,覺得很新鮮,時間長了,令人生厭??纯磳W生,被表揚者,無動于衷,有時覺得表揚來得實在太容易,有時感到莫名其妙;贊美的同學有口無心,鼓掌也隨心所欲。得到的小獎品不珍惜隨處亂扔。這樣的獎品太廉價。

  不錯,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賞識孩子是賞識孩子的優(yōu)點、長處和進步,而不是忽視孩子的缺點和弱點。對學生一味的盲目肯定,不嚴格要求,姑息遷就,甚至回避缺點,回避問題,使學生形成不恰當的自我評價。造成學生的是非觀念模糊。降低和歪曲了事實的標準性,使被評價者獲取錯誤信息,同時也混淆了其他學生的視聽。

  恰當的評價可以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適時的評價可以給學生合作學習加溫;恰到好處的評價,可以使學生探究學習走得更遠,走向更高。所以,評價到位、適時、恰當,可以引導學生更好地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提高學生學習質量。課上學生各抒己見,加上教師精當的評點,就能把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就有利于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適當地,評,才是認真地,學,的先機?;?。在新課堂的構建過程中,我們一直進行著,自主互助學習型課堂,的研究,在這方面應該說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在我們的課堂上,學生的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以及成果展示都形成了一定的程式和規(guī)范,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在我們現在的課堂上,從學生針對導學案進行提前自學到在課堂上針對教師設計的問題進行自主學習,再到針對個人解決不了的問題通過小組集體合作探究,直至獲得成果進行有序展示,這些都形成了一定的學習規(guī)范,作為教師,我們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所要研究的是怎樣采取更有效的、更適合的學習方法能夠真正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內驅力,使課堂教學達到比較理想的狀態(tài),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習的學堂,并盡量縮小兩極分化,使每個學生都優(yōu)收獲這是我們現在要研究的重點。

  我們南學,洋思,,北學,杜郎口,, 人們幾乎都都談,講,色變,教學不能走極端,要從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出發(fā),好好研究“講”,正確把握“講”的作用。葉圣陶先生說過這樣一段話:“講當然是必要的……,問題可能在如何看待,講,和,怎樣講,……?!?由此可見,葉老并不是一概的反對老師講,相反,倒主張“精要的講”,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的講。新課程需要老師怎樣“講”呢?首先我們要將功夫放在對教材和學生的研究上,在吃透“兩頭”的基礎上,真正把握“要不要講”、“講什么”和“怎么講”這三個問題。教材無非是個例子,憑這個例子要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練成熟練技巧,因此教師就要朝著促使學生“反三”這個目的精要的“點”,務必啟發(fā)學生的能動性,引導他們盡可能自己去探索。把課堂講解變?yōu)檎n堂點撥,是教師教學方式轉變的重要標志。教師不再獨占課堂,把話語權還給學生,只是對課堂教學中的知識點、能力點、學生的學習過程進行指點??s短了教師的講話時間,這便要求教師的,點,要做到,六要,:①要少 ②要精 ③要適時 ④要到位 ⑤要有激勵性 ⑥要有指導性。

  不能當講的不講,該挖掘體會的沒有挖掘體會,該掌握的沒有掌握,這樣的教學勢必缺少深度和廣度,缺少課堂教學應有的文化底蘊和人文內涵。 ,講,自然是課堂上在教師的點撥引導下學生的講解和反饋。這里的講解應做到,在形式上:①有始有終,②聲蓋全堂;在內容上:①少講過程,多講方法 ②少講這么做,多講為什么這么做? ③少講題面,多講寓意、引深、變式等。努力提高學生講的時效性。防止形式主義,浪費時間。

  新模式下的教學原則:

  1、壓縮教師講課時間、變講課為點撥的原則。

  2、所有學生都參與課堂、變聽為講的原則。

  3、立即落實、反復落實的原則。

  4、科學評價貫穿整個教學過程的原則。

  5、學習形式科學、多樣、有效原則

  新模式課堂教學步驟:

  1、創(chuàng)設情景、預備知識回憶、明確任務等

  2、任務引導,自主、合作、展示、點撥等形式學習新知識。

  3、練習、學生講解、教師點撥等形式跟蹤落實。

  4、鞏固檢測、師生總結

  當然,我校的,以評導學,以點導講,的課堂教學模式,關鍵還是在以教師的評價、教師的點撥下的學生充分展示和自主學習。教師這種,導,的作用特別是在初中階段是課堂教學改革成功與否的重要保證。

  在教學中,我們針對每種課型總結提出具體的教學流程:

  新授課教學流程:創(chuàng)設情景,明確任務,任務引導,激趣引思,學情反饋,展示交流,點撥提升,鞏固檢測,課堂總結

  復習課課堂教學流程:知識梳理,精講點撥,測評達標,質疑反饋

  作品講評課教學流程:作品展示,小組討論,師生點評,完善改進,鑒賞總結

  二、分層次教學

  早在2500年前我們的先圣孔子就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分層次教學,是依據素質教育的需求,面向全體學生,承認學生差異,改變大一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實施因材施教的一種重要手段,是促進全體學生發(fā)展的有效措施。

  我們龍源學校學生的來源遍布全市的城區(qū)和各個鄉(xiāng)鎮(zhèn),接近90%的學生來自農村,我們一位副校長曾笑稱我們學校是,建在城里的農村學校,,學生家庭文化、生活閱歷、知識水平尤其是計算機技術掌握的程度千差萬別,并且每學期伊始在每個班級中都會有來自全市各個地方的不少新生加入,其中有一些新生來自于硬件設施相對落后的山區(qū)鄉(xiāng)鎮(zhèn),導致他們的信息技術知識水平相對較弱,這樣就會出現一個班級里面既存在著能做動畫、編程的電腦高手,也存在著連鍵盤指法、鼠標使用都成問題的困難學生。

  在教學中要讓每位學生進行積極地自主學習,讓每一個學生真正溶入課堂體驗到學習的快樂及其意義,我們必須根據學生的認知基礎不同進行合理分組,分層教學

 ?。ㄒ唬┥钊肓私猓茖W分組

  針對我校的實際,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了解學生具體差異情況,以便進行合理的合作小組劃分,我在開學第一節(jié)課發(fā)了一份調查表,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如:在調查表中設計下列問題:

  1.你在原學校是否開設過信息技術課程?都學過哪些知識?

  2、你家里是否有電腦?

  3、你是否覺得信息技術課應該講解一些課本之外的知識?

  4、在以前是否接觸過課本知識內容以外的計算機知識?

  5、除了以前在課堂中學到的知識,你還掌握哪些知識?

  6、你以前參加過信息學奧競賽、機器人大賽、電腦繪畫之類的活動嗎? 另外還可以通過個別談話,調查班主任等方法把學生的底子摸清楚,然后根據學生基礎及愛好進行動態(tài)編組,首先把學生按照通常方法分組,把那些計算機技術掌握的程度較高的學生分到8個小組去擔任學習小組長,同時他們共同成立小組組成奧賽組、電腦繪畫組和機器人組。

  (二)細化任務,分層教學

  從信息技術教學目的出發(fā),針對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要求,設計一項學生的作業(yè),作為學生自我學習并完成的任務。這是目前信息技術課程的主要教學方式。這一教學方法充分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調動了學生積極主動的思考、訓練與接受信息,形成自己的知識、技能結構。如:學習,認識Windows及附件,的那一課,設計一個自己完成的圖畫作品的任務;學習文字輸入和Windows"寫字板"時,設計寫作自我簡介的文章的任務等等。

  針對學生知識、技能水平的差異,采用分層次教學。對每組組員(大多數的學生)的教學任務提出基本的要求;對每組的學習組長(技能水平高的少數學生)的教學任務提出較高的要求。例如:在學習《文字處理》部分內容時,普通層次的大多數學生只要掌握一般文字處理就可以了,但可以讓高層次的學生利用WORD 20xx自主創(chuàng)作一份電子板報,主題自擬,內容要求健康、積極向上。

 ?。ㄈ┗ブ涣?,合作探究

  每組知識水平相對接近的同學在層次較高學生的帶領下,采用相互合作的方式來完成作業(yè)任務,讓有不同特長的學生相互配搭,互相幫助,彼此模仿、示范,分享學習成果,從而產生更強的學習動機,從而進一步促進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同時,教師也要照顧到高層次學生的知識需求,要設計多個高層次的知識目標讓其來完成。

  例如,在幻燈片制作中利用超級鏈接做古詩集,我讓各小組自由制作,然后課后在她們的相互合作中每位同學把古詩集上傳到了教師機,來集中對比反饋,展開競賽,這樣,他們有的組制作李白詩集、有的組制作杜甫詩集……忙得不亦樂乎,各個小組,各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充分的鍛煉。通過這樣的小組合作,使每一個小組都有互相學習的榜樣,課堂學習氛圍既活躍又充滿競爭性。結果形成了全班比,小組比的熱鬧景象。

  再如:對于Word文字處理部分的學習,在設計好自己動手制作"板報"的作業(yè)任務之后。要求學生兩人一組合作完成(分組時一是要求自愿,這樣可以保證協(xié)作的效果好;另一方面要求不同水平的組盡量搭配協(xié)作,這樣可以促進能力較差學生的進步。)。

  在此階段,教師主要做好引導工作,把握好任務的內容、進度和方向,學生通過小組協(xié)同合作完成任務。同時,教師應盡量抓住學生的閃光點,尤其是那些原來基礎較差的學生,更好適時的鼓勵,激發(fā)其興趣,提高水平。

 ?。ㄋ模┤珕T參與,體驗成功。

  學生在小組內探索、交流、達成共識后,接下來由各組匯報學習的結果,教師可對學生的方案提出適當的建議。教師也可以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把完成的各種作品上傳到教師服務器中。學生通過學生機的瀏覽器或者電子教室進行集體交流,讓每個學生都親歷過程,體驗成功。

  三、多元化評價

 ?。ń裉煺劦脑u價,僅僅是指在課堂我們對學生的評價方式和評價手段) 課堂評價是制約課堂教學改革的關鍵因素,新型的課堂需要我們采用多元化的評價標準,改變過去單一的評價模式。以課堂教學中學生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為主題,從學生的參與面、活動狀態(tài)、活動形式、達標程度等內容入手,制定出課堂教學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應是以學生已有的發(fā)展基礎為評價標準,并突出學習過程的體驗、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綜合能力。

  針對每節(jié)課的具體教學目標:(1、知識與技能;2、過程與方法;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相應制訂出適合每節(jié)課的評價方案。

【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相關文章:

1.信息技術的教學心得體會